观点新闻
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“人工智能普惠包容发展专题研讨会”上,中国农业银行(601288)董事长谷澍针对人工智能赋能金融普惠包容发展,结合中国农业银行智慧银行建设战略,谈了几点建议。
第一,AI赋能金融,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。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业需要持续积累,不能只靠单点爆发。特别是在IT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管理水平积累方面,更需要久久为功。2019年以来,中国农业银行启动数字化转型,从客户、用户视角出发,聚焦数据采集、数据标准化、数据安全、数据应用四大关键领域,实施完成了十方面工程,构建了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框架。2024年,中国农业银行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,发布了《中国农业银行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实施纲要》,规划了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。
第二,大模型赋能金融还是建设金融大模型?谷澍表示,金融业AI应用的路径选择应注重专业适配,并坚持结果导向。
谷澍进一步指出,当前有一种倾向,就是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等同于建设金融大模型,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。一方面,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特定技术,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,金融业应用人工智能则需要将AI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。另一方面,当前金融大模型的内涵并不十分清晰,实践中容易将金融大模型与金融知识库、金融数据集等同起来,将金融大模型的建设离散独立于金融业务流程的调整与改造。
究竟是大模型赋能金融还是建设金融大模型?两者区别尽管不是泾渭分明的,但不同的侧重点对未来可能产生不同影响。而对于哪种路线更合理、更有效?谷澍表示,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,要看是否带来显著的业务提升和优化。当下,金融业要讲求AI技术与业务流程、作业模式适配,才能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AI应用路径。中国农业银行面对庞大的客户规模、分散的客户群体、巨额的业务体量,始终坚持问题导向、结果导向,系统分析业务入口过滤、集中监控等“高耗能点”,适配AI能力特点,针对性调整现有的劳动组合、作业流程、管理制度等,努力以高效能的“人机协同”,统筹各类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和信贷等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。
第三,AI应用要有“温度”,充分体现人文关怀。在AI应用上更要突出客户满意、员工满意的基本标准,注重人文关怀。一方面,要全力为客户服务,不断增强客户满意度。另一方面,要积极为基层减负,不断提升员工获得感。
下一篇:没有了